2020年,在疫情影響下,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。在危機交替中,我們開始重新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,重構對人類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認知。綠色和平最新報告《2020中國“綠色復蘇”觀察》顯示,2020年公眾對中國社會經濟復蘇信心大幅提升,輿情關注逐漸從抗擊疫情轉為經濟復蘇,從聚焦經濟轉為兼顧環境。 經濟復蘇信心提升也體現在消費上。國家統計局《中國經濟景氣月報》每月發布的“消費者信心指數”顯示,伴隨著中國經濟復蘇進程加快,中國消費者的信心已經全面回暖。隨著更多注重綠色提質的消費政策實施,“互聯網+服務”、智慧化零售、智能化產品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有望成為綠色消費增長點,為“雙循環”發展格局之下拉動經濟增長提供助力。 根據全網輿情體現的正負面傾向性測算,在中國經濟逐步復蘇的背景之下,網民的經濟復蘇信心指數整體呈迅速上升趨勢。然而,由于部分地區疫情在第四季度出現反復,信心指數有所下降。 對照全年各季度經濟復蘇進度和輿情核心詞變化,輿情中的正面關鍵詞包含了“經濟、支持、企業、脫貧、加油、希望、韌性、發展”等等,輿論中對抗擊疫情的支持逐步轉為經濟復蘇的信心;負面關鍵詞包含了“瞞報、風險、倒閉、排放”等等,輿論關注逐漸由聚焦經濟到兼顧環境。 《中國經濟景氣月報》每季度開展的“中國百名經濟學家信心調查顯示,過去三個季度,中國經濟學家對經濟復蘇的研判也具有明顯的趨勢變化。在第一季度中,除物價和消費投資外,經濟學家預測就業、外貿、利用外資、股票市場均為下行趨勢,而第二、三季度中,外貿、就業和利用外資均預測上行,對宏觀經濟總體形勢轉為樂觀,這與中國實際經濟復蘇趨勢也相一致。 在輿情大數據當中,我們較為樂觀地看到,在中國經濟復蘇之時,“綠色復蘇”在政策制定和公共輿論中被多次提及和強調,時代也賦予其新的內涵和外延。在討論中,除了關注經濟和社會秩序恢復,也應關注到增進民生福祉、加大環境保護、應對氣候變化、加強綠色科技創新等提升社會發展韌性和包容度的方方面面。 2021年全國兩會如期召開,如何推動低碳發展和綠色轉型,也將成為兩會上的熱點議題。推動這場“綠色復蘇”變革,除了主流媒體在輿論場報道發聲,還需要更多的決策部門、商業領袖、業界專家和公眾就輿論關切的問題展開更為廣泛的討論。細致甄別出政策制定和社會問題中的薄弱環節,才能在中長期的社會發展轉型中真正走向“綠色和包容”。 (編輯:逍遙客) |